哈爾濱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1萬多例偏頭痛病例后發現,飲食中鈣和鎂的攝入量越多,偏頭痛的發病率就越低。
偏頭痛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之前的研究已經證明,鎂、核黃素、輔酶Q10、維生素B12、維生素D和omega-3脂肪酸等營養物質可以通過神經功能幫助預防偏頭痛。
關于鈣及其與偏頭痛發作的關系的研究非常有限,即使對于鎂,大多數關于預防偏頭痛的研究也僅限于藥物和補充劑。
研究人員在《營養前沿》上寫道:“據我們所知,直接檢查飲食中鈣和鎂與偏頭痛之間關系的研究很少。”
因此,他們進行了一項橫斷面研究,利用美國國家健康和營養檢查調查(NHANES)(1999年至2004年)的六年數據來調查這種聯系。
我們的NHANES數據包含了10798名年齡在20歲及以上的成年人(5526名男性和5272名女性)。這些數據包括關于人口統計、體檢、實驗室檢查、飲食調查和其他與健康有關的問題的信息。
嚴重的頭痛或偏頭痛通過NHANES問卷的自我報告進行評估。
“我們有理由認為,大多數患有嚴重頭痛的參與者都患有偏頭痛。我們將報告有嚴重頭痛或偏頭痛的患者分類為可能患有偏頭痛。”
數據顯示,大約20%的人患有偏頭痛。
為了評估鈣和鎂的飲食攝入,以及任何形式的補充,NHANES使用了24小時膳食回憶。
研究發現,與鈣攝入量較低的人(378-571毫克/天)(0.85)相比,鈣攝入量最高的人(1149毫克/天)患偏頭痛的幾率(0.77)降低。
同樣,飲食中鎂的最高攝入量(371毫克/天)與較低攝入量(161-217毫克/天)(0.81)相比,患偏頭痛的幾率更低(0.69)。
據研究人員稱,鎂可以通過抑制神經元過度興奮、抑制血管痙攣和減少炎癥介質的形成來預防偏頭痛。
鈣和鎂還可以協同作用于各種神經遞質和炎癥介質的合成和釋放,幫助神經系統正常工作,緩解神經緊張。
在性別之間進行比較時,女性飲食中的鎂攝入量與偏頭痛之間有統計學意義上的關聯,而男性則沒有。
研究人員解釋說:“我們推測這可能是由于男性肌肉中的鎂離子水平明顯高于女性。因此,飲食中的鎂攝入量對男性實際鎂水平的影響可能會減弱。”
研究結果表明,攝入更多的鈣和鎂與女性偏頭痛的減輕有關,在一定程度上也與男性偏頭痛的減輕有關。
研究人員鼓勵從飲食中獲取鈣和鎂,而不是藥物或補充劑。
鎂和鈣補充劑也可以緩解偏頭痛,“這些補充劑可能對腸胃癥狀有一些副作用,如腹痛、惡心和腹瀉。”
“飲食中的鈣和鎂比補充劑更安全、更方便,應該優先推薦。”
作為評估美國成年人飲食中鈣和鎂與偏頭痛之間關系的第一個也是最大的全國代表性樣本研究,研究人員發現,美國成年人每日鈣和鎂的平均攝入量低于每日推薦攝入量。
“美國成年人應該提高對鈣和鎂RDA的認識,增加鈣和鎂的飲食攝入量,這可能成為預防偏頭痛的有效方法。”
綠葉蔬菜、水果、全谷物、堅果、種子、魚和豆類都是鎂的良好來源,而乳制品、豆制品、谷物、海鮮和強化食品都是鈣的良好飲食來源。
本研究是一項橫斷面研究,不能做出因果推論,結果不能代表世界人口。
“需要進一步的前瞻性縱向研究和機制研究來闡明膳食鈣和鎂攝入量與偏頭痛之間的關系。”
另一個值得考慮的建議是研究膳食維生素D的影響及其在鈣和偏頭痛之間的作用。先前的研究表明維生素D缺乏與偏頭痛有關,維生素D在鈣的吸收中起著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