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涉及到研究昆蟲如何損害植物的模式時,知道平均損害的數量和類型是否重要?還是平均值周圍的變化?
這是由來自六大洲的192位作者組成的團隊在《科學》雜志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的關鍵所在。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生物科學教授諾拉·安德伍德是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他說:“這項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存在于平均值之外的數字是否有生物學意義。”“這種差異不僅僅是噪音?!?/p>
了解植物如何茁壯成長,抵抗或屈服于外部因素(如蟲子)的破壞,是研究全球食物鏈和農業系統時的關鍵信息。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致力于用平均或平均損害水平來回答有關植物損害的問題。
但研究人員現在假設,平均值之外的數據點數量可能會提供不同的、甚至更好的答案。
“植物和昆蟲構成了地球上最常見的相互作用之一,是我們農業系統的基礎,”安德伍德說。“這其中有經濟含義?!?/p>
Underwood和FSU生物科學教授Brian Inouye,蒙大拿州立大學副教授William Wetzel以及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和佛羅里達大學的教師一起創建了“植物變異網絡”,并從世界各地招募了研究人員和志愿者加入他們,幫助收集昆蟲對植物危害的平均值和變異數據。
其結果是建立了一個國際網絡,從790個地點收集了47,000多個植物樣本。這些樣本包括六大洲的503個物種。
在收集數據和檢查變化的過程中,研究人員發現,靠近赤道的植物受到的損害變化較小,而靠近兩極的植物受到的損害變化較大,這與平均損害的模式相反。他們還發現,一些植物科在損害方面存在顯著差異,而其他植物科則沒有。
Inouye說:“我們的發現讓人們明白,除了平均值之外,觀察所有的數據點來尋找模式是至關重要的?!?/p>
作為他們工作的一部分,Inouye、Underwood和他們的三位合作者還獲得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一筆贈款,用于進一步加強草食變異網絡,發展理論,為班級和實驗室小組創建教育資源,并分析其他數據來源。
Inouye正在與網絡中的其他人一起開發更多關于使用方差來確定模式的理論,他說來自世界各地的熱情確實為這個項目帶來了樂趣。
“這一切都是關于科學的樂趣,”井上說?!斑@是對一個以前沒有人真正關注過的基本事物的好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