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住房危機持續,經濟形勢艱難,但六分之一的澳大利亞人正在積極嘗試購買他們的第一套房產,五分之一的人表示他們希望未來擁有自己的房產。
社會研究人員McCrindle的研究結果包含在一份名為“澳大利亞房地產市場脈搏”的新報告中。
這項研究為人們看待房產的方式提供了一些有趣的見解,尤其是年輕的澳大利亞人,他們承認自己在擁有自己的房子方面面臨著巨大的障礙,但他們準備考慮更多非常規的策略來繞過這個障礙。
研究結果
這聽起來像是戰后時代的東西,但即使在2024年,麥克林德爾發現大多數澳大利亞人(67%)定義“澳大利亞夢”的最常見方式是擁有住房。
但遺憾的是,它似乎沒有實現這一“夢想”的信心并不高,只有不到五分之二的非房主在房地產市場上或希望在未來購買房產的人非常或非常有希望關于買房子。
根據McCrindle的數據,六分之一的澳大利亞人(17%)目前正在市場上購買他們的第一套房產,20%的人希望在未來擁有自己的房產。
在接受調查的人中,有8%的人已經擁有了一套住房或一項投資,正打算再買一套房產。
McCrindle的研究員阿什利·費爾(Ashley Fell)說:“生活成本的增加給許多澳大利亞人帶來了壓力,讓許多人覺得擁有住房的目標遙不可及。”
“澳大利亞夢在社會上很突出,然而,住房負擔能力的財政壓力和生活成本的壓力使這個夢想難以實現。”
對郊區獨立式住宅的需求也依然強勁。
澳大利亞人最有可能將高房價視為首次購房者面臨的最大障礙(38%),其次是生活成本壓力(31%)。
有趣的是,超過五分之三的澳大利亞人認為,大多數年輕人只有在親戚或朋友的經濟支持下才能進入房地產市場。
Z世代與房地產
考慮到這些更廣泛的悲觀調查結果,年輕的澳大利亞人比年長的同齡人更樂觀,這可能會讓人感到意外。
McCrindle的研究人員深入研究了Z世代(1995-2009年出生)澳大利亞人對房地產的看法。
報告稱:“盡管目前(房地產)危機,許多z世代仍有進入房地產市場的雄心。”
“三分之一(34%)的人目前正在市場上購買他們的第一套房產,要么是居住,要么是投資,另有29%的人希望在未來擁有房產。”
調查發現,三分之一的z世代已經實現了這一目標,其中19%的人完全擁有一套住房,13%的人擁有一套抵押貸款住房,1%的人擁有多套房產。
報告稱:“澳大利亞年輕人也在考慮通過非常規途徑進入房地產市場。”
調查發現,37%的人極有或極有可能與兄弟姐妹或父母等家庭成員一起買房,而目前沒有自己房子的z世代中,有34%的人極有或極有可能與朋友一起買房,以分攤費用。
McCrindle的研究還顯示,Z世代非常熱衷于“租房”(rent-vesting)的概念。
報告稱:“租賃是一種常見的策略,它允許人們購買負擔得起的房產,同時在適合他們生活方式的房產或地區租房。”
三分之一的Z世代(32%)極有或極有可能租馬甲,而Y世代(1980-1995年出生)的這一比例為27%,X世代(1965-1979年出生)的這一比例為15%,嬰兒潮一代(1946-1964年出生)的這一比例為3%。
“另外十分之三的z世代極有可能或極有可能長期租房,而不打算買房。”
高密度居住
最近有很多媒體報道了對高密度生活的需求,尤其是在我們的城市。
然而,麥克林德爾發現,在那些渴望在未來某個時候擁有房產的人中,只有15%的人表示他們極有可能或極有可能在高密度地區買房。
有趣的是,對于希望購買第一套房產的澳大利亞人來說,這一比例上升到41%,而在希望購買投資房產的非住房所有者中,這一比例上升到44%。
報告稱:“這表明,隨著人們開始現實地考慮他們的購房選擇,他們更有可能將高密度住房視為一個可行的選擇。”
McCrindle還發現,Z世代澳人最有可能強烈、多少或稍微同意政府應該批準在熱門郊區建造更多高密度住房(82%,Y世代為80%,X世代為73%,嬰兒潮一代為78%)。
毫不奇怪,當考慮到一個人所在地區的高密度住房時,情緒開始轉變,越來越少的澳大利亞人感到非常、非常或有點積極(70%的Z世代,70%的Y世代,49%的X世代,43%的嬰兒潮一代)。
移民和住房供應
McCrindle團隊還發現,雖然大多數澳大利亞人認為移民對國家的經濟和文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他們也認為移民給房地產市場增加了壓力。
三分之一的澳大利亞人認為移民對住房供應產生了極端或非常負面的影響,31%的人認為移民對房價產生了極端或非常負面的影響。
五分之三的人強烈或多少同意,應大幅減少移民數量,以便妥善管理當前的基礎設施挑戰和生活成本壓力。
報告稱:“當被問及如何改變才能讓在澳大利亞買房更容易時,一些人主張降低移民上限。”
64%的人強烈或多少同意他們支持移民到澳大利亞,“只要人數不高到影響我們目前的宜居性。”
麥克林德爾的報告總結道:“這表明大多數人對移民的看法是全面的,既考慮了移民對經濟和文化的好處,也考慮了移民對住房壓力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