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Vidya Ranganathan
路透新加坡10月10日電- - -盡管日本央行準備對貨幣政策進行重大調整,但分析師表示,要想大幅改變日本投資者在全球債市和日圓交易中持有的約3萬億美元日圓,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日本投資者在海外投資了數萬億日圓,以求獲得比日本央行長達數十年的通縮政策所帶來的接近于零的國內回報率更好的回報。
日本央行可能最快在本周改變這一政策。工資和其他商業活動的上漲表明經濟停滯已經結束,這意味著日本央行沒有必要繼續將短期利率維持在負值。
對經濟增長好轉的預期吸引了外國資金進入日本股市,并推高了日元債券收益率。
日本的人壽保險公司、養老基金、銀行和信托公司總共持有2.4萬億美元的外債,以及這些投資中有多少將回流國內,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但分析人士說,這些資產為日圓投資者帶來了5%以上的收益,因此如果日本央行加息10個或20個基點,投資者幾乎不會有什么反應。
分析公司Exante Data的高級策略師亞歷克斯?埃特拉(Alex Etra)表示:“老實說,我認為這不會對資金流產生重大影響。”
日本財務省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底,日本的海外證券投資總額為628.45萬億日元(合4.2萬億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是對利率敏感的債務資產,而且大部分是長期資產。
日本央行于2013年5月開始實施定量和定性寬松政策(QQE)。從那時到現在,日本對外債的投資約為89萬億日圓,其中近60%屬于養老基金,包括規模龐大的政府養老投資基金(Government pension investment Fund,簡稱GPIF)。
Exante的Etra表示,日本養老基金通常不會對海外債券投資進行匯率風險對沖,而且外國債券的回報很有吸引力,尤其是換算成日元后。
對沖是痛苦的
麥格理銀行(Macquarie Bank)匯率和利率策略師加雷思?貝瑞(Gareth Berry)表示:“我不太相信人民幣回流的說法。”
他說:“如果你看看過去20年的數據,事實上,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回流的資金也非常非常少。”他指的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
與養老基金不同,日本的大銀行和人壽保險公司傾向于對沖其持有的外國債券,以降低存款和其他日元負債的風險。
流動數據顯示,自2022年以來,包括日本郵政銀行(Japan Post Bank)和合作銀行農林中央銀行(Norinchukin Bank)在內的這類投資者已逐步減持外債。
野村證券(Nomura)策略師Jin Moteki表示,只有當日本政府債券(JGBs)在國內獲得足夠的收益時,保險公司等投資者才會將海外投資匯回國內。
他估計,只有當20年期日本國債收益率觸及2%時,才會出現嚴重的資金回流,這意味著較長期國債收益率將上升約50個基點。野村證券預計日本央行將在10月前將隔夜利率上調至0.25%。
“在我們看來,在YCC結束時可能引發的潛在匯回可能最多達到45萬億日元左右。我們還預計,日本壽險公司將成為資金回流的潛在主要參與者。
此外,如果短期日圓利率在美聯儲開始降息之際上升,對沖成本將下降,令外匯對沖的美國公債投資更具吸引力。
日本郵政銀行、農林中金和GPIF沒有立即回復路透就其投資計劃置評的請求。
套利和波動率
日本央行退出負利率對外匯利差交易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日本央行對利率軌跡發出的信號,而不僅僅是第一次加息。
幾十年來,日圓一直是投資者借入零成本日圓,然后換成高收益美元交易的首選融資貨幣。這些短期交易利潤豐厚,但也極易受到利率和匯率微小變化的影響。
去年12月,3個月美元日元套息交易的年化收益率為7%,但現在只有5%,因為日元和日元的收益率都在上升。
也沒有簡單的方法來估計這類交易的數量。日本向外國人提供的短期貸款總額累計約為5000億美元,這可以作為未完成套息交易的粗略衡量標準。
如果市場開始消化中短期收益率的上升,這些交易中的“套息”可能會迅速萎縮。
瑞銀(UBS)駐倫敦外匯策略師馬爾科姆(James Malcolm)指出,過去兩到三年,美元和日圓之間的利差每變動10個基點,就會導致美元兌日圓匯率大致變動1%。
“現在,當你建立了大量套息交易時,風險在于適度的變動會導致投降,而外匯會通過自身的動力進一步波動。”
(1美元=149.0200日元)